科学铸就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 > 癌症 > > 肺癌 > 内容页

DC-CIK细胞疗法治疗晚期肺癌

2024-01-16 23:16:27肺癌的文章访问手机版363

  DC-CIK细胞疗法治疗晚期肺癌

  据统计,2020年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为220万,死亡病例约为180万,分别占所有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11.4%)和病死率的第1位(18.0%)。

  随着对肺癌生物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肺癌的治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肺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

  ICI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显示出卓越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转移性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ICI存在包括耐药、超进展及总体疗效不高的诸多问题,因此亟需寻找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其中,以CAR-T细胞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取得的疗效较为显著,但在实体瘤治疗中尚未取得较大突破。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肿瘤的异质性,肿瘤中存在多种群的细胞,表达的靶点也不同,针对单一靶点的治疗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研究发现,针对多种靶点可能是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

  东部战区总医院,DC-CIK细胞治疗晚期肺癌52例

  2023年东部战区总医院的临床科研人员在行业期刊《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临床报告。

  该报告称,为了探讨晚期NSCLC患者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自体DC-CIK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东部战区总医院生物治疗科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DC-CIK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的变化,FCM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和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用质谱仪检测治疗前后靶点的变化。

  5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

  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

  结果:共入组52例晚期NSCLC患者,其中女性21例、男性31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0.97土10.72)岁,中位年龄47.5岁。经DC-CIK治疗后,CR 0例,PR0例,SD27例,PD25例。与治疗前比较,DC-CIK治疗后:(1)CEA和CYFRA21-1水平无显著改变,CA125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2)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无显著变化;(3)治疗后患者外周血L-2、IL-4、IFN-y和TNF-a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IL-6、IL-10及IL-17水平无明显变化;(4)治疗后靶点数下降明显。DC-CIK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DC-CIK的培养及治疗方法

  DC-CIK的培养:使用肝素钠抗凝管采集NSCLC患者外周血100mL用于DC-CIK的培养,其培养方法参照文献。DC的治疗方法:DC共输注1次,在采血后第5天将培养好的DC回输患者。分别在双侧腹股沟、腋下、颈部淋巴结区皮下注射,每个部位注射体积0.5mL,总细胞量为(1~5)×10^7个。CIK的治疗方法:CIK共输注2次,分别在采血后的第15、17天回输患者(根据细胞生长情况会有1~2d的差别)。回输方式为静脉回输,2次回输总细胞量为(3~6)×10^9个。

  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行肿瘤特异性个体化多靶点自体DC-CIK治疗是安全的,能使患者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并得到一定的临床获益。

  内容来源:干细胞与外泌体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