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铸就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 > 慢性病 > > 类风湿关节炎 > 内容页

类风湿关节炎新药,2022年3月22日乌帕替尼(Upadacitinib)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

  类风湿关节炎新药,2022年3月22日乌帕替尼(Upadacitinib)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

  乌帕替尼获批上市

  2022年3月22日乌帕替尼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少药依然是问题。对于医生或者病人来说,我们需要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乌帕替尼的上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是一大福音。”医趋势专访时,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如是说。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少药依然是问题。对于医生或者病人来说,我们需要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乌帕替尼的上市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来说,是一大福音。”医趋势专访时,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如是说。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

  新的有效武器

  “乌帕替尼的获批,给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个新的有效的‘武器’。”曾小峰教授表示。

  25.4%的患者在应用一周左右就起效

  曾小峰教授担当主要研究者的Ⅲ期临床试验M15-557,是此次乌帕替尼获批类风湿关节炎适应症的基础。

  该临床试验纳入来自中国、巴西和韩国的患者,采用乌帕替尼15mg + csDMARDs (传统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vs 安慰剂 + csDMARD (传统的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作为对照,治疗对csMARDs应答不佳的患者。

  研究证实,在中国患者亚组中:

  ●接受乌帕替尼治疗1周的患者的关节炎症和体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25.4%的患者在第1周即达到ACR20;超过七成的患者在12周时达到ACR20。

  ●乌帕替尼组患者在12周时呈现更好的ACR50和ACR70应答率(39.5% 和16.7%),安慰剂组只有7.0%和2.6%。

  “这个Ⅲ期临床研究所有的终点都达到了,说明乌帕替尼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都是很好的。”曾小峰教授告诉医趋势,“从研究结果中也可以看到,乌帕替尼起效比较快,在治疗第一周,ACR20的应答就已经达到25.4%。也就是说25.4%的患者在应用一周左右就起效。”

  在一项临床研究中,患者将被分别分配到服用乌帕替尼(upadacitinib)和甲氨蝶呤、服用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和甲氨蝶呤组,研究将评估12周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改善程度。

  结果显示,与服用阿达木单抗和甲氨蝶呤的患者相比,服用乌帕替尼和甲氨蝶呤能帮助更多患者实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的改善,分别为29%和45%的症状缓解。此外,在一项评估有或者没有甲氨蝶呤的临床研究中,乌帕替尼在帮助患者症状缓解上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结果显示,在第12周时,服用乌帕替尼进行治疗的患者有超过71%都改善了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服用安慰剂和甲氨蝶呤的患者仅有36%得到改善。同时,和服用安慰剂和甲氨蝶呤的患者相比,服用乌帕替尼进行治疗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改善了20%。

  服用乌帕替尼进行治疗不仅能显著减少部分患者的疲劳,在12或14周时和服用安慰剂和甲氨蝶呤组、单独服用甲氨蝶呤组的患者相比,乌帕替尼还能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这是通过执行日常活动的能力来检测的。

  此外,专家还发现,在6个月时,与服用安慰剂和甲氨蝶呤组、单独服用甲氨蝶呤组的患者相比,乌帕替尼有助于进一步阻止患者的关节损伤。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一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乌帕替尼最快能在一周内发挥作用,帮助减轻患者的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在12周时获得类风湿关节炎症状的显著改善,并且多数患者在一年后(60周时)报告了同样的症状缓解。

  高选择性的优势进一步体现在乌帕替尼的疗效、安全性上

  乌帕替尼的优势是基于其对于JAK靶点的高选择性。

  JAK是一类非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有JAK1、JAK2、JAK3、TYK2四个亚型。各亚型在细胞因子的细胞内信号介导通路中“各司其职”。

  抑制不同亚型将带来不同的影响。比如抑制JAK1,可阻断炎症的关键信号通路,因此具有改善炎症、保护关节的效应;而抑制JAK2、JAK3、TYK2则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等,抑制过度,可能就会出现一些不良事件。

  因此,不同的JAK抑制剂,所能达到的临床疗效可能就完全不一样。最理想的状况就是高选择地抑制JAK1。

  “乌帕替尼就是这样一个高选择的、针对JAK1的抑制剂,这种高选择性的优势进一步体现在乌帕替尼的疗效、安全性上。”曾小峰教授解释,因为不抑制其它的JAK亚型,所以乌帕替尼对血液系统、骨髓系统的影响就小,副作用就会小。

  转向"达标治疗"

  达标治疗,即实现更快、更全面的临床缓解、更高的持续临床缓解率或更低的疾病活动度,最终控制病情、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如果不达标,关节破坏的发生率就非常高,致残的可能性就高。如果患者能够在早期就进行达标治疗,使疾病控制在低疾病活动度或者是缓解状况,他的关节致残性就低,预后就好。

  也就是说,乌帕替尼的上市让类风湿关节炎的“达标治疗”又前进了一步。

  生物制剂与小分子化合物"比翼双飞"

  因为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都是靶向治疗,都能够很好地抑制炎症、控制病情,甚至缓解患者的骨质破坏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类风湿关节炎是全身性疾病。关节肿痛是很重要的临床表现,在早期,患者的主诉就是关节肿痛。但是关节肿痛会逐步进展为残疾。除此之外,还会出现肺间质纤维化、心血管问题等。所以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应该是全方位、综合性的。”

  “我们曾说21世纪是生物制剂时代。”曾小峰教授表示,“现在我们认为,21世纪不但是生物制剂时代,也是一个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比翼双飞’的时代,特别是在类风湿治疗领域。”

  “我们希望有更多有效的药物,既起到控制炎症、缓解疼痛的作用,又能阻断关节破坏,改善患者的预后,防止残疾。”

  乌帕替尼这种疗效及安全性俱佳的新药的上市,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抗击疾病的“武器”。“对患者确实是福音。”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仅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随着疾病进展,将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关节破坏,有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丧失,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在我国,RA的发病率为0.42%,总患病人群约500万,疾病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下降,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对社会和个人的家庭都带来极为沉重的负担。

  在选择服用乌帕替尼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前,患者需要对自身情况进行评估,若存在以下情况,需要告知医生谨慎用药,并由医生判断是否合适服用乌帕替尼:

  (1)正在接受感染治疗,感染不会消失或不断复发,或有感染症状,如发烧、出汗或发冷、肌肉疼痛、痰中带血、腹泻或胃痛等情况;

  (2)患有结核病或与结核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

  (3)患有任何类型的癌症、乙型或丙型肝炎、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或腿部或肺部静脉血栓、憩室炎(大肠部分炎症)或胃或肠溃疡;

  (4)有其他疾病,包括肝脏问题、低血细胞计数、糖尿病、慢性肺病、艾滋病毒或免疫系统较弱;

  (5)居住、曾经居住或曾到过会增加感染某些类型真菌感染风险的地区;

  (6)最近接受或计划接受疫苗的患者;

  (7)怀孕或计划怀孕以及正在母乳喂养或计划母乳喂养的患者。

内容来源:恩泽新药之家

在线客服系统